讲者简介:
马家驹,冯世纶名医传承工作室成员,首都医科医院呼吸科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成员;
马博士师承于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等,致力于中医临床的研究及应用。截止目前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编著作多部。
痰饮水湿的治疗原则
痰饮水湿临床常见,我们先通过一个医案来看一下。
崔某,女,59岁,.1.11就诊,主诉为感冒后咳嗽20天,目前夜间咳嗽明显,影响睡眠,痰白量多,有鼻塞,咽痛,大便干,脉沉弱,舌胖苔厚。
六经辨证思路是,考虑是为太阴病痰饮水湿,同时因为鼻塞,表证未解,咽痛存在上热,给予半夏厚朴汤、麻杏苡甘汤原方,加入山香圆叶清热、枇杷叶增强止咳、贝母增强化痰。服药1周后复诊,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色白,鼻塞已,咽痛明显减轻,脉仍沉弱,舌淡苔已薄。表证已解,所以去麻*,加陈皮、桔梗、神曲宣畅气机等调理而愈。
本案就是一个典型的痰饮水湿证,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痰饮水湿的治疗原则。
痰饮需要温化,痰饮水湿本身都是津液代谢失常所致,所以治疗的时候,我们要着眼于调整津液代谢的问题,从脏腑角度来说,就是在调整肺脾肾与三焦的脏腑功能。从经方角度来说,就是纠正太阴的虚寒状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中医并不是直接治病,而是调整人体的功能,内在阴阳气血调和了,邪气自然容易祛除,这就是扶正祛邪以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状态。
西医是治病,中医是治人,比如在肺部感染的情况下,西医是根据病原、病位来抗感染治疗,中医呢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