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列腺炎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TUhjnbcbe - 2025/6/13 19:49: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近日,柳叶刀机器人完成了一笔金额达到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用于支持三款手术机器人的注册临床。与此同时,杭州素问九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寻求融资,金额达到万人民币。

手术机器人赛道正在逐渐形成一股趋势,国内较为成熟的相关技术集中在骨科领域。也可以说,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目前正是一片蓝海。

手术机器人鼻祖“达芬奇”

“达芬奇”是手术机器人赛道绕不开的话题。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科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开始了战地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希望能让医生可以远程对士兵进行手术。

一家名为直觉外科的公司敏锐捕捉到了这项高精尖技术背后蕴藏的商业机会,随之成立并将这项技术商业化,由此诞生了垄断手术机器人市场近三十年的达芬奇机器人。

这款产品为什么要冠以达芬奇的名号致敬先贤?这是因为年前达芬奇在图纸上画出了第一个机器人的草图,后世以此命名既取开创先河之意,又有让手术变成精妙的艺术的意义。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三个部分组成:

1、外科医生控制台:主刀医生坐在控制台中,位于手术室无菌区之外,使用双手及脚来控制器械和一个三维高清内窥镜。手术器械尖端与外科医生的双手同步运动,仿佛医生双手的延伸。

2、床旁机械臂系统:床旁机械臂系统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操作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为器械臂和摄像臂提供支撑。助手医生在无菌区内的床旁机械臂系统边工作,负责更换器械和内窥镜,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达到7个自由度,是对人体手臂的完美模拟。这些机械臂抓有针持、抓钳、剪刀等不同的工具,位置可互换。但于此同时机械臂精度极高,可以来完成各种复杂到人手有时都无法完成的动作。

3、成像系统:成像系统内装有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以及图象处理设备,在手术过程中位于无菌区外,可由巡回护士操作,并可放置各类辅助手术设备。

手术机器人的整个研发涉及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学分析、机器人等多个学科。其精密度和复杂度需要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以及雄厚的资金基础。

因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所属直觉外科凭借所持有的多达余项专利,彻底垄断了手术机器人的市场。

目前医疗外科手术机器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在泌尿外科和妇科手术,普通外科第三,但增长速度最快。在美国,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前列腺手术和子宫切除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术”。

骨科手术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医疗市场的体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快速扩大,分级诊疗的推进和基层医生的巨大缺口也成为了机器人研发的强劲动力。

目前,国家已出台政策,重点支持医疗机器人,将其作为中国工业4.0战略的重要环节。

年2月,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过程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研发临床逻辑、传感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保健康复装备,发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_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

达芬奇机器人主攻的是腹腔镜手术,面对的是人体的软组织,对机器人的精密性要求非常高。这是依靠大量的临床总结,反复改进的结果。

长期的技术积累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已经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筑起了护城河,中国机器人要想赶超达芬奇,最好的办法是弯道超车。

在国内,一些转攻骨科、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医疗器械企业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斩获颇丰。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机器人、柏惠维康的“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都顺利通过了第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柳叶刀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多例临床研究,去年成立的杭州素问九洲也在自研机械臂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

中国骨科植物市场正处于速发展阶段。预计年达亿民币,其中骨关节植物市场约78亿元,脊柱、创伤植物市场各约亿元。

年年期间的骨关节植物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13.7%,整体规模、增速,处于速发展阶段。

膝关节细分市场规模已超髋关节

业内公开资料数据显示,年我国膝关节术量为台,髋关节术量为台。对于-年的术量预测,膝关节增速将明显于髋关节,在年实现超越。

渗透率面,美国每10万膝关节植量为.7,中国只有13.5,美国10万髋关节植量为.9,中国只有28,我国关节置换渗透率低。

以美国渗透率测算,我国需要进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数量约万,需要进膝关节置换的则有万,年我国关节置换例数才58.81万台,未来增长空间。

膝关节~年年复合增长率18.7%,增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骨科植入痛点明显,手术机器人刚需性强

膝关节退性骨关节病是老年的常见疾病,据报道50岁以上存在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病男性发病率35%,性达74%。

传统膝关节术,需要进髓腔定位,可能引起感染等风险。而传统手术器械完全依赖医经验,对医资历要求。

而术机器可以提前进术规划,辅助术中定位截骨,明显降低术难度,因此刚需性强。

此外,诸如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中老年常见病等需要进行的髋关节手术、传统脊柱手术普遍依赖医生自身的手术经验给病人打磨髋,进行置钉等。

因此术机器具有较的刚需性,可以提前进术规划,降低术难度。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

去年6月,医院院长田伟通过5G技术,远程交替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山东烟台和浙江嘉兴的两个脊柱骨折病人,进行了三维定位脊椎螺钉固定手术,总共打入12颗螺钉,定位准确无误。

这是全球首例通过5G完成的远程骨科手术,在外科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意味着真刀真枪的远程手术梦想成真,更意味着技术为医疗资源不平等找到了答案。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正是国产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的王牌产品。

年至今,天智航已完成三代产品研发工作。梳理其发展历程如下:

年,第一代产品“GD-A”完成注册,处于摸索阶段,但尚未实现市场销售;

至年,第二代产品GD-和GD-S相继完成CFDA认证并上市销售;

年以来,第三代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注册并上市销售,形成以“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并加快产业链布局。

年,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出现。

事实上,自“天玑2.0”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以后,天智航的产品序列呈增长态势,其关节机器人产品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天智航面临现金不足的问题,截至9月30日,其货币资金4.17亿元。

据悉,天智航在6月进行了一次定增。拟募资13.4亿元,用于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医疗中心建设、营销体系升级建设、科技储备资金四方面。

这是天智航上市一年后的首次定向增发,是IPO金额的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天智航在运营模式上,探索出一条与手术机器人巨头直觉外科公司不一样的道路。

直觉外科的商业模式是机器人产品+耗材+服务的形式来收取费用,其耗材收费占据了总费用70%。也就是说,它在前期靠医院科室,后期靠收取耗材费用为主。

相比之下,天智航走的是与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业务模式,即公司向医疗机构提供开展手术所需的骨科机器人及配套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而医疗机构则按照开展手术的数量向天智航支付技术服务费。

这一模式的实行,有利于降低医疗机构一次性购买骨科机器人的资金压力,缩短了产品进院时间。提升了天智航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效率,推动产品迭代开发。此外,促进天智航收入来源更多元化,有利于公司未来营收的稳定性。

今年8月30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具备标杆意义。

目前,天智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经进入18个省/市的收费目录,后续将会逐步加速进入医保。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能否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