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文章来自张朝玉《龙溪旧事》一书
晃县中医事业的发展
◎杨先觉
晃县中医事业,在为全县各族人民的防病治病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现就本人所知,略述一二。
医药中心
在氵舞水河畔的龙溪口,水陆交通便利,舟车四通八达,为医药的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解放前,这里就已成为全县的中医中药中心。龙溪口市内的两街(正街、老街)、一阁(镇江阁)、三宫(万寿宫、禹王宫、灶王宫)、一院(姚家院子)就是医学开店和摆摊设点为民诊病、治病的所在地。
在解放前,有钱人开药店,无钱人摆药摊。老街是一条弯拐形的小街,它由老街、万寿街、斌星街、福寿街组成,在那里摆摊设点的最多,有药摊、算命摊、卜课摊、香纸摊、水果摊、糖食摊、粉面摊等等,其中唯药摊独多。名噪当时的有杨氏两家药摊,一名杨承学,一名杨承林。兄弟二人是数代祖传、在老街悬壶行医的医药世家。他们是本县方家屯洞坡道塘人,诊病兼卖药。药不议价,随病人奉献。到他那里,有钱人可以诊病;万一没有钱,也可以诊病。每逢场期前来求诊者,人集如市;接出诊者亦络绎不绝。平时,兄弟二人背上药囊,走村串户,足迹踏遍了湘黔边境的山山水水,在氵舞水沿岸,颇有声誉。特别是对治疗斑麻铁痘(即天花),有独特之功效,故在群众中有“杨痘师”之称。他们还擅长内、妇、儿科,以草药、推拿尤精,且学识渊博,除医理外,命理、地理也很精通。在理论上,推崇内经、伤寒、温病等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在疾病治法上多种多样,变换多端。除用药治外,还有灯火薰洗,针灸,放血,烧犁口,桐油温脐,青蛙、小鸡、鸡蛋敷脐,推拿等法。尤其是敷脐和推拿,对退小儿高热、止惊风,有独到之疗效。
其次是吴氏、周氏、*氏等数家药摊,均卖草药。在医技方面,各有所长。
吴氏医,四川人,卖的均是名贵草药,如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的凤凰七、血三七、血卫见、百味莲、夜落金钱等,以及自己泡制的各种各样的蛇酒、膏药等。在医技方面,主治跌打损伤,对骨伤科尤有专长。
周氏医,名叫周土地,本县沙湾人。卖的多以本地产的草药为主。在医技方面,精儿科、善推拿,对幼儿更具有专长。
*氏医,本县大湾罗人,卖的均是攻*的草药,治疗*肿瘤有特效;对外科亦有专长。
另外,还有代仁和等药摊,在解放前为保护侗乡人民的身体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街是一条呈弯形的长街,分上正街、中正街、下正街,上至三拱桥,下至癫子岩,全长约一华里,是龙溪口的贸易中心。此街大商号特多,有药店7家,最兴旺的首推敦厚堂药号。敦厚堂药号由本县方家屯何家田吴敦明开办。他为人敦厚,重医道,以济世活人为本,药不高价,顾客盈门;平时广施救济,贫病受益。且荒年施粥,夏暑施茶,修桥补路,广结善缘。因此,生意兴隆,药业发达,可算是龙溪口药号中最有名望的一家。
罗同仁堂,是贵州玉屏罗家寨人,药物充足,在龙溪口沿袭数代,颇有声望。他崇拜古人,常在药铺上供神农药师,表示不忘医家之祖。到罗玉泉代,药店更加兴旺,找他诊病的人较多,但治好了病后,喜欢自吹,因此,群众给了他一个“罗牛皮”的绰号。
敦仁堂药号,为陈敦仁开,卖药并应诊。对内科疾病颇有研究,在群众中威望较高。
保善堂药号,为罗保寿开,经营药业兼诊儿科,业务尚可,深受群众欢迎。解放后入公私合营。
另有大生堂、丰厚堂、曾师周等药号。在经营方式上,存在不同的弱点和不足,有的没落、倒闭,有的业务极不景气。如大生堂,资产丰厚,药物丰足,初期曾走红一时。但在经营上,由于以牟利为主,不久便没落了。丰厚堂药号,为陈伯银开,由于资本少,业务差,终被挤垮倒闭。曾师周药号,只卖药,不诊病,虽然资本丰厚,但由于有药无医,业务平平。
总之,这些药摊药号,形成了龙溪口的医药中心,为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起过一定的作用。
名医辈出
解放前的龙溪口由于药摊药号比比皆是,因而有名的医生也应运而生。县内一些地方,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挂牌行医的中草医生。如民国时期本县波洲的谭士元医,群众尊称为谭先生,波洲谭家溪人,在波洲街上挂牌行医。他具有较高的医德,对病人认真负责。他开的用药处方,每味药都注明另包。凡是病人在他那里检的药,都要经过核对无误后,方交给病人服用。他精内、儿科,在波洲一带威望很高。波洲的胡介侯医,波洲胡家人,在龙溪口坳上挂牌行医,习仲景法,善用桂枝汤。诊病重舌诊,处方用药不过几味,效果灵验,名噪一时。继而有王步和、熊明轩、李老湘等医,均有一定的医技。而李老湘医善治痫症,惜其失传。
抗日战争时期,流寓我县的中医有杨国桢、张松茂、郭振南等,他们的医技,各有专长。杨国桢医,河南人,专妇科,善治崩漏带下等病。鸡冠花、*十、以米、淮山、白果、乌贼首、当归、白芍,椿皮等为常有良药,治喜温补涩,处方药味多,药量重,有胆有识,效果多灵验。张松茂医,安徽人,专外科,对花柳病研究独精,善用*药治病(*药即砒霜、红升、白泽、斑蝥等),效果如神。自制丹药治疗附骨疽有独特之功效。惜此医保守,良方秘而不传。
郭振南医,山东人,专骨伤科,手法如神。
解放前夕,名医有杨青南、杨楚明、杨先尧、田一诚等,他们的医技,亦各有专长。杨青南医,本县鱼市禾公溪人,善治风湿病,治风湿病,自制青木香皮子药汤,治风湿有卓效。本人喜西化,处方立案,多以某某系统病患命名。在鱼市一带有声望,故有“鱼市药师”之称。
杨楚明医,本县林冲大坝人,专内科,重脾胃学说,喜用补中益气汤。爱诗词,遵古不化。书写症状,多以四句诗概括。
杨先尧医,本县方家屯洞坡道塘人。早年随父学医,解放前夕在龙溪口街挂牌行医,专内、妇、儿科,尤精草药推拿。自制青木香威灵仙汤治胃病,颇有效验;治风湿性心脏病,也有独特的见解。他为人谦虚谨慎,病家随喊随到,随到随诊,关心病人,备受病人欢迎。解放后参加联合诊所工作,曾任本县凉伞区联合诊所所长,方家屯卫生院院长等职。
田一诚医,本县波洲炉冲人,专儿科、善推拿,推崇幼科铁镜,常告诫后学者说:“小儿为何多病?是因为小儿为稚汤之体,气血未充,囟门未合,易受外邪。母喜抱儿入睡,鼻常对儿囟门,母鼻出之气且冷,犹双龙出洞,直射儿囟门,这是使小儿多病的原因之一。”他晚年对眼科多有研究,常用四味大发散、八味大发散,解决眼科中的不少痼疾。
年5月刊载《新晃文史资料》第四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