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好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m/“五脏”原理的胚胎机制当我们明白了奇恒之腑和五腑胚胎发生机制后,也就自然明白五脏的发生学机制,在胚胎上隆内卷运动中,内胚层将胚体发育成前后相通的筒状中空管状结构;而在中空管夹壁层中的中胚层结构开始分化,三个胚层分化支开始耦合发育出组织器官,也就是体腔内实质器官的出现,因为这些实质器官在内外胚层的夹壁中与外界隔绝,相对于管腔内的“五腑”和管外的“奇恒之腑”处于隐蔽位置,这就是中医脏腑划分的标准,不是从生理学解剖学层面而定义的划分标准,而是从胚胎发育机制而确立的。
由此,就需要我们重新来思考研究中医五脏的结构和功能。
肺脏的发生
肺肾胚胎按照上隆内卷的发育状态,形成筒状中空管形态,管腔内壁是内胚层,形成的原肠就会在形成后,向前后分化与内外胚层耦合发育器官。前端分化支就是内胚层肺原基,从中肠卵黄囊处向口咽部分化,形成具有呼吸功能的口咽腮结构(脊索动物),然后演化为呼吸腮(鱼类),双重呼吸结构的气囊和肺(鸟类),最后气囊旋向中胚层心脏周围形成心包膜,形成完整的内脏肺心循环结构(哺乳类)。完成与外胚层和中胚层的耦合发育。也就是说肺脏和心包三焦是内胚层原肠胚的同源异构体。
肝脏的发生
后端分化支就是内胚层的肝原基,从中肠处分化向后端神经管腔处发育,一开始形成肝盲囊结构(原索动物);逐渐形成肝脏,继续分化与脏壁中胚层耦合后形成肠系膜静脉与肾原分化支耦合,最后端达到外胚层体表上皮支的肛道上皮支,完成外胚层和内胚层的耦合发育,这就是《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王冰注“谓肛之门也。内通于肺,故曰魄门”。的真正含义。
肝分化支到达肛门处也正好与外胚层皮毛呼吸的原始分化支结构耦合,前连外胚层嗅上皮支,形成肺与大肠表里的结构。
心脏的发生
中胚层器官分化:心脾肾原肠从中间向前后分化的过程中,胚胎前后螺旋内皱也随之开始,内外胚层内卷将中胚层挤压在中间位置;而在原肠管外的中胚层受到卵黄囊的营养,首先在中肠外侧发育,然后向两头分化,于是在前中后三个位置与内外胚层耦合形成器官发育。即由卵黄囊、尿囊(绒毛膜)分别发生一对卵黄静脉、一对尿囊(脐)静脉。在胚体前部及后部出现一对前主静脉和一对后主静脉,两侧的前主静脉和后主静脉分别汇合成左、右总主静脉。卵黄静脉、尿囊静脉及左右总主静脉均通入心脏尾端的静脉窦。至此,在胚体内外形成了三条血循环通路:胚体循环、卵黄囊循环和尿囊循环(以后的脐循环)。三者通过心脏相互通连,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
前端原始心脏的形成:第三周初,在口咽膜头端的生心区内,出现一对前后纵行、左右并列的细胞索,称生心板。该板很快形成一对内皮管道,即心管。生心板的背侧出现一个腔隙,称围心腔。随着胚体头褶的形成,心管由口咽膜的头侧转到咽的腹侧,围心腔则转到心管的腹侧,并逐渐扩大,向背侧包绕心管。随着胚体侧褶的形成,左、右心管逐渐向中线靠拢,融合为一条心管,并在头尾两端分别与动、静脉相连。与此同时,心管与其周围的间充质逐渐陷入围心腔,其周围的间充质发育成心肌膜和心外膜。在原始心脏形成的过程中,内胚层发育出的肺分化支,从口咽部内旋向心脏部位,发生与原始心脏的胚层耦合,也就是心包膜和体腔浆膜腔结构,由此也导致口腮裂、呼吸腮、气囊呼吸结构的退化,从此内胚层分化支不再向前分化,其分化结果形成肺心循环结构。
肾脏的发生
后端原始肾脏的形成: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均发生于间介中胚层。第4周初,间介中胚层分为头、尾两段;前者呈节段性,称生肾节;后者呈索状,称生肾索。第4周末,生肾索与体节分离并凸入体腔,称尿生殖嵴。后来尿生殖嵴中间出现一纵沟,将其分为外侧的中肾嵴和内侧的生殖腺嵴。
肾和输尿管的发生
1.前肾第4周初,发生于生肾节内。先后出现7~10条横行的前肾小管,内端开口于胚内体腔,外端通入纵行的前肾管。前肾小管退化,前肾管保留。
2.中肾第4周末,发生于生肾索内,先后出现约80对横行的中肾小管,内端形成肾小体,外端通入由前肾管向尾端延伸形成的中肾管。中肾小管大多退化,中肾管向尾端延伸,通入泄殖腔。
3.后肾第5周初,中肾管末端近泄殖腔处向背侧头端发出输尿管芽。在输尿管芽诱导下,中肾嵴尾端形成生后肾组织。输尿管芽反复分支,将形成输尿管、肾孟、肾盏及集合小管。生后肾组织分化形成“S”形小管,并逐渐分化形成肾小管,其一端形成肾小体,另一端与集合小管相通。
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尿生殖窦分为3段。上段发育为膀胱,其顶点与脐尿管相连,后者将闭锁为脐中韧带。中段于男性形成尿道的前列腺部和膜部,于女性形成整个尿道。下段于男性形成尿道海绵体部,于女性形成阴道前庭。
原始脾脏的发生
中胚层在前后旋体作用下,心肾脏器发生,中胚层的分化就集中在中部,于是在中肠附近成为三个胚层分化的交接场,从心脏分化支后行,肾分化支前行,而中肠外侧肝胰部分化支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胚胎场。6周时,脾原基已经出现,8周前,脾脏是由中胚层分化的间充质构成。11周时已出现脾索与脾窦。17周出现白髓。直到26周才形成典型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这时脾原基上血管床开始分化,中间与内胚层器官肝胰结合;前段与心脏发育来的动脉耦连;后面与腹主经脉耦连,原始脾脏结构发生。
当脾脏形成时,中胚层在胚胎体腔内的器官形成前心-中脾—后肾的结构,这样中胚层分化从外向内的分化基本结束。内胚层分化以脉管形式将心-脾-肾连接起来,完成肝-肺-心-脾-肾的脉管耦连;而外胚层的神经细胞从神经脊处逐渐迁移到体内,交感神经细胞迁移到内胚层原肠管上;副交感神经细胞迁移到血管壁上,完成了三个胚层分化支的耦连。至此人体胚胎的内脏系统基本构建起来,这就是《素问.五脏别论》的全貌,也同时复原了《素问.五脏别论》中关于“五脏”的胚胎发生学机制。
作者:李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