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列腺炎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氏简脉传承的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1#

先让大家大概了解一下,脉诊是什么?起源是什么时候?几大巨作是什么?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

脉诊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尚待讨论的问题。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脉法》中可以发现,此书所说之脉虽指经脉,但仍能从中看出一些关于脉诊的描述及发展的迹象。据《史记·扁鹊传》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是扁鹊所处的时代。

李时珍(蒋兆和绘)《脉经》之后,经过唐、宋、元三朝的历代医家不断修订和完善,脉学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明朝李时珍在延续《脉经》理论基础之上,总结前人的脉学经验,撰写出了《濒湖脉学》。

通过对全国的调研数据表明,所有人都会觉得中医的脉诊真的“很难”?

都会认为脉象“胸中了了、指下难明”?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脉诊是真的很难掌握吗?

我在没有感悟到脉诊精髓的时候,确实也是认为脉诊很难掌握,中医脉诊十分神奇,但在传承上却很艰难,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悟性。说到悟性,估计很多人会说,只要智商不低,自然是能理解的啊!人的悟性跟智商还真没关系,一个高智商的人未必能够领悟很多事物的真谛。就像都是看到的同样一种物件,境界不同、悟性不同的人,以此发挥的空间往往会大相径庭。在古代中医脉诊领域里,其实最难的在于如何识别脉象的真谛。

在脉学领域中,脉象仅仅只是一个很细小的部分,但也是最难的一部分,这部分会让很多学习脉诊的人难以适应,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四诊中,脉诊最难传承的原因了。当然,虽然脉象领悟有点难,但并不是完全学不会,不过悟性不高的人的确很难学会,但要是悟性很高的人,一点就通了。

教科书《中医诊断学》有关脉象的分类有28种之多,是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中医传统的八纲辨证体系来综合诊断疾病的。关于“人为什么会生病?”,我提出了人的一生脏器功能变化的“梯形理论”,即人生病主要是因为脏器发育不完善或衰老所导致的脏腑功能的下降或不足。所以,我在诊断上主要依据脉诊来排查哪个脏器的功能低下或有病变,在治疗上则是应用相应的中药来调理和改善脏器的功能,从而调动或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前段时间一位65岁段姓老先生就诊。病人在中年的时候下肢就开始出现不自主抽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加重,晚上持续抽动严重地影响到睡眠,家人不得已在他睡觉时要按住他的腿,现在“按都按不住了”。长期不得安睡,病人非常痛苦。对于这个罕见的“怪病”,我之前从没遇到过,更没治疗过,这时脉诊就成了我用药的唯一依据。从脉象上看,病人的左右尺脉都很细弱,几乎摸不到。

根据我的脉诊应用,尺脉主要反应的是人体的肾脏功能、前列腺、妇科、及下肢等的病变。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血液的净化器,病人下肢的这种不自主的抽动应该与其体内某种代谢*素排泄不出去,在体内蓄积,导致病人的神经传导异常敏感有关。于是,我给他喝了调理肾脏的中药,意在改善肾脏的排*功能。结果奇迹出现了,服药调理一周左右后,老人的腿由抽动加剧,到逐渐不抖。服药调理一个月后,老人能睡个安稳觉了。几十年的老病能一朝解除,我在感慨不可思议的同时,更觉中医的伟大!这其中,是脉诊给我指明了用药的方向。

咱们中医人最大困惑和难点在于辩证精准的把控,辩证准确了施治用药效果就非常之快,若辩证出现了偏差,施治用药效果就无法起效,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声誉,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脉诊技术是精准辩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不会被外在因素所影响辩证的准确性,正是由于脉诊技术最重要,所以就成为了最难掌握最为复杂难学的一门中医诊断技术,就形成了一个:“脉诊一辈子学不会”的共识。所有中医人士对脉诊技术即渴望,又望而却步,想学又都怕学,都认为学了也是白学。

以我本人学习脉诊的心路历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脉学之路,成功的诀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一点通,胜读百年书!脉诊技术需要感悟,悟出其中的奥秘,悟出其中道术,悟出其中灵感!”

没有名师传承来指导道破脉诊之精髓,即使一辈子埋头苦读,背诵书记,牢记脉决,很可能都难以真正的学会和应用脉诊技术。我学习脉诊20余年,从小对中医热爱,阅读各种中医书籍,经过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理论学习深造,始终无法找到脉法诊断疾病的精髓。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获得了与国医大师李佃贵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李老不吝赐教道出了脉诊技术掌握的核心精髓,我茅塞顿开,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悟,随后我一直陆续跟随李老学习提高自己的脉诊技能,也成为了李老门下的得意门生,同时获得了李老亲传弟子称谓。

恩师李佃贵对我中医脉诊技术的点化,让我悟透了脉诊的诀窍,中医脉诊技术看似非常复杂非常难,但名师一点即可通达知晓,即可去繁从简,实践大过理论,无需埋头苦读,无需背诵书记,无需牢记脉决。

心怀感恩,热爱中医,因受教于恩师李佃贵脉诊技术的传授,我本人悟到了脉诊精髓,也学会脉诊技术的临床应用,且对疾病的辩证找因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为此内心中非常渴望将恩师的脉诊技术发扬光大,传授给所有热爱中医,需求提升脉诊技术的中医人士。

特以恩师李佃贵脉诊技术传承为主体,推广举办中医李氏简脉技术传承课程教学,旨在将恩师李佃贵脉诊技术传承到全国每一个热爱中医,热爱脉诊技术人士,让中医把脉不再“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不再埋头苦读,背诵书记,牢记脉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