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导语:近年来关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有着较大的突破,取得了许多可喜又令人振奋的成果。幽门螺杆菌的根治、PPI的应用及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开展,可以让患者迅速缓解症状,一般4~6周即可治愈,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
一、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有哪些?与幽门螺杆菌、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1、幽门螺杆菌
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经研究表明,约有80%-90%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一生中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其致病力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宿主的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幽门螺杆菌通过诱导黏膜碳酸氢盐分泌减少、黏膜表面的活性物质浓度降低,从而降低黏膜的抗酸能力。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菌株可抑制细胞的修复,引起细胞凋亡。
(2)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而损伤黏膜,发生溃疡。
(3)幽门螺杆菌定植于十二指肠胃化生上皮导致黏膜损伤形成溃疡。
(4)机体的免疫损伤。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愈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目前多主张以PPI为基础,联合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的四联疗法作为抗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疗程为10-14天。另外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或再燃率仍然较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多,根治后发生幽门螺杆菌复发的人群将有相当的数量。
幽门螺杆菌根治后5年复发率为8.70%,平均年复发率为1.70%。口腔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集聚地,粪-口、口-口途径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研究显示家庭感染成员共同根治可以减少根治后感染再发。
有研究报道,同一个个体唾液、胃黏膜标本及粪便中幽门螺杆菌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这表明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有着密切关联,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内幽门螺杆菌根治后复发的一个重要传染源,然而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根除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及治疗方案,而且该理念还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共识和推广。
2、药物因素
药物也是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导致溃疡最为多见,其次为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利血平等药物。NSAIDs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常用于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以及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的抗炎、镇痛治疗等。
传统的NSAIDs如阿司匹林抑制了的环氧合酶-1,COX-1具有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PG)合成的功能,这就导致胃肠黏膜生理性PG生成减少,而PG参与了促进黏液分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故阿司匹林间接削弱了胃肠道黏膜的防御作用;其还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来减少消化道黏膜血管的再生,从而降低其防御功能,导致溃疡的发生或复发。
3、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是否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独立因素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均已证明人格特征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国内有研究认为溃疡发生及复发与心理、情绪因素有关,国外亦有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另有国外大数据研究显示,精神压力、负面情绪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风险。也有日本学者认为,精神压力是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所以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我们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当